面对医疗健康这一宏大的时代命题,中国与国际同呼吸、共命运,2020年全世界共同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正是一个缩影。身处医疗全球化洪流,任何一家医院都不可能置身事外。
浙大二院深谙此理,正如浙大二院院长王建安所言:我需要世界,世界需要我。多年来,“国际化”始终都是浙大二院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借助不断提升的医疗技术、迅速扩大的国际合作、深度接轨的国际标准,浙大二院现已在国际化道路上领跑驰骋。
正是在这样的理念下,“海峡两岸医院院长论坛”从第四届起,邀请到诸多外国专家同台论道,旨在进一步共同激发中国医疗潜力并推动中国医疗发展。至今,外国专家的倾囊相授已成为论坛不可忽视的风景之一,且他们分享的内容已真正延伸并应用至包括浙大二院在内的众多医院医疗技术进步的点滴之中。
国际化打开了浙大二院与世界先进医学接轨的大门,浙大二院医务人员将世界上最好的技术、管理理念消化吸收后,内化于心,后辐射到基层医疗机构,最终变成百姓触手可及的服务。
当然,医院在借他山之石的同时,也形成了自己可以攻玉的本领,这其中不乏国家医健领域决策者的魄力,与诸多医疗机构管理者能力的施展。
从如下大咖箴言,我们可见一斑:
医院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直接关系到医改成效。
——时任浙江省卫生厅厅长杨敬·2011年第一届论坛
产业两极化趋势背景下,医院管理者需要特别关注三个问题:第一,不接收最新信息,再优秀的领导都是盲目的。第二,没有及时的信息就好似没有神经的人体。第三,具备对各种策略随时调整的能力。
——时任台北医学大学董事长李祖德·2011年第一届论坛
2012年是巩固、扩大三年新医改的关键时期。今年将以县级医院为重点继续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时任国家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2012年第二届论坛
我们都期盼未来更好。假定此刻没有变得更好,我们没有资格说未来更好。
——时任台湾医务管理学会理事长石曜堂··2012年第二届论坛
公立医院改革需要地方大胆探索。
——时任国家卫生计生委医疗服务监管司司长张宗久·2013年第三届论坛
由于人口老龄化、经济停滞不前、项目财政入不敷出,台湾全民健保必须走上改革之路。
——台湾医疗咨询专家许明辉·2013年第三届论坛
继续鼓励社会办医,优先支持社会资本,努力形成以非盈利性医疗为主体、盈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的社会办医体系。
——国家卫生计生委国际合作司副司长王立基·2014年第四届论坛
病床与设备只会使医院变庞大,只有心可以使医疗更加人性化。
——时任台湾亚东纪念医院院长朱树勋·2014年第四届论坛
医疗服务已进入新常态:后零差率时代、分级诊疗时代、医学模式变革的时代和医疗+互联网创新时代。
——时任浙江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马伟杭·2016年第五届论坛
医院经营管理包括八大内涵:安全导向,展现效率,善尽责任,激发动能,领导介入,实证依据,行为内化,无私分享。
——台湾彰化基督教医院院长郭守仁·2016年第五届论坛
三医联动还应该且最应该联动的是医院、医生和患者。
——复旦大学管理研究所所长高解春·2017年第六届论坛
国际远程医疗的落实,全世界没有几家医院能真正做实。
——台湾医院协会理事长杨汉湶·2017年第六届论坛
医疗服务体系将从各自为战转向单元作战,相应服务模式也将发生改变。
——时任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2018年第七届论坛
价值医疗是以病人为中心的、配合精准医学的完整性、特色性照护体系。
——台湾医务管理学会荣誉顾问/台大医学院名誉教授高明见·2018年第七届论坛
近年来,公立医院得了四种病:逐利症、虚胖症、供给失调症、思食症。
——时任国家卫生健康委体制改革司司长梁万年·2019年第八届论坛
精准健康或精准医学与大数据环环相扣,通过数据收集达到精准医学信息的募集,再反过来收集数据,之后进行循环,最终让企业、医院、患者在应用中受益。
——台北护理健康大学信息管理系暨研究所教授徐建业·2019年第八届论坛
在公立医院推进综合改革的当下,“效率医疗”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促进服务容量、患者口碑、员工能力、团队士气等全方面提升,实现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书记王建安·2020年第九届论坛
“十四五”将促使医院管理由临床医疗扩展到公共卫生和临床医疗并重,医疗服务将从量的增加向质的提高转变,医疗服务管理将切实转向以病人为中心,这里蕴藏着更多机遇。
——台湾台北医学大学万芳医学中心院长陈大樑·2020年第九届论坛